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2020年是精准脱贫任务全面完成的时间节点,就业扶贫作为陕西省“八个一批”帮扶措施之一,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较大影响。2020年上半年陕西省就业扶贫的工作重点是应对疫情的稳定劳动关系、对企业的稳岗补贴;下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企业逐步有序、全面复工,开始转入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质量,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构建“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有机衔接,是保障欠发达地区和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和质量脱贫的关键。通过分析陕西省商南县“四借四还”产业扶贫的案例发现,从“产业扶贫”迈向“产业兴旺”进程中主要面临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农业产业链延展性不够长、农民与产业链融合度不高等困境。脱贫地区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需要加快构建起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机制,不断提高农村产业主体...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国家帮扶贫困个体的桥梁和纽带,是领导和集结农民群众的核心力量,在全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到来,治理任务密集下沉,村级治理事务繁重且复杂,对村干部职业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陕西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党支部+”产业扶贫、乡贤协助治村等新模式,在提高贫困村村民收入的...
我国民族地区多处于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时,就是在湖南湘西,那里是我国苗族和土家族聚居的地区。民族地区作为精准扶贫攻坚战的主要区域,研究民族地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有利于加快我国精准扶贫的步伐,加快实现民族地区和全国全...
本文指出,乡村振兴的特色减贫是社会制度的需要,是共同富裕的需要;满足乡村振兴特色减贫需要的关键是激发内生活力,思想上拔“穷根”和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扶持体系;满足乡村振兴特色减贫需要的技术路径是用可花的钱解决可办的事,以此引导农民群众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思想和实践的飞跃,做到减贫目标精准,减贫监管精准。
本文介绍了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与方法。
本文回首了中国反贫困的伟大历史进程,我国主要经历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1985年),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阶段(1986~1993年),“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以贫困村为单位的综合性扶贫阶段(2001~2010年),精准扶贫新阶段(2011年至今),每一阶段的扶贫历程,党和政府都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与中国实践有...
本文主要介绍了贫困的界定方法以及相关理论等内容。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