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文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出发,根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历史和农业农村发展现实,通过对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农 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实地调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不足以及三权分置改革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内容具体安排如下:第二部分讨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五个具体政策目标以及这些目标对土地权利安排的内在诉求;第三部分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
新一轮农村金融的增量改革,提高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初步形成了适度竞争的多元化、广覆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本章主要是在清楚本文的研究背景、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归纳总结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理清本文研究思路和构建技术路线,进而安排文章的研究内容和方法,通过实证分析凝练出本书的创新之处。
本文首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界定;其次理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经济功能和特点;最后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农户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满意度、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福利影响三个方面构建本章理论分析框架。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我国农村金融增量改革的产物,其在支持“三农”发展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填补了西部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但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相比,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准入条件、市场定位、功能作用和机构经营特点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本文首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路径、产生背景进行了简要分析;其次以陕西省和宁夏回...
本文利用2015~2016年采集的陕西和宁夏地区的农户微观数据,采用分层模型,从乡(镇)和农户两个层面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覆盖与农户的信贷配给(成本和风险配给、完全数量配给、部分数量配给)、信贷可得性之间的关系,探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是否降低了农户的信贷配给(成本和风险配给、完全数量配给、部分数量配给)、提高了农户信贷可得性。
本章利用实地调研的10个设立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县(区)1726户农户数据,分别采用Ordered Logit Model和Poisson Hurdle Model,对农户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借贷意愿、信贷可得性、信贷额度和信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农户参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情况及其满意度。
本文利用2015~2016年采集的陕西和宁夏地区的2946户农户微观数据,首先,采用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对不同农村金融机构融资选择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其次,采用处理效应模型(Treatment Effects Model)来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传统农村金融机构融资对农户福利效应的影响差异;最后,采用QTE模型进行农户福利水平的分位数处理效应...
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对提升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效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首先,必须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宏观调控;其次,应加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创新力度;最后,还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配套改革,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和制度环境。
本报告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教育的政策走向与深刻变化,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与前沿议题,并对未来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对农村教育进行改革和发展的逻辑前提和首要问题是确定其办学方向,这既是关系到农村教育前途和命运又是关系到教育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围绕农村教育办学方向问题进行了努力的探索甚至激烈的争论。在社会转型时期纷繁复杂的形势下,人们多是根据社会背景的某一个...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