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可追溯至西周,从那时起政府便承担起救灾济贫的责任并延续下来。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与旧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无直接继承关系。郑功成主编《社会保障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第57页。其发展以1986年为界郑功成教授提出以1986年为分界点,其依据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4月的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
在对全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回顾与分析后,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在全国的实践,课题组选取了三个实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城市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课题组分别选择了位于中国东、中、北三个地区的南京、郑州、本溪三个城市,同时这三个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也存在着梯度差别。本节将对南京、郑州、本溪三市的失地农民保障政策进行梳...
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扩张期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失地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农转非”后,失地农民无法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国民待遇的话,整个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科学性就会受到质疑。那么,失地后农民失去了什么?土地对农民而言意味着什么?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在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首先分析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的内容及其影响所在...
作为“社会安全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为公民提供的最后一道保障防线,它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保障贫困人口的生存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前文所述,当国民生活遇到困难,难以维持生计,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最低生活补助。失地农民在生活中遭遇到困难时同样享受这个基本权利。
上文中已阐述了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由农民转化为市民之后,政府应当为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将是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作为城市居民所要享受的最核心的保障。失地农民享受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待遇应根据其承担的相应缴费义务而与城市居民保持一致。而养老保险,作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与核心的部分,其缴费与待遇享受相对...
由表7-1、7-2和7-3可以看出,通过配套农村集体出资部分和以政府出资为主体的统筹账户部分,三市失地农民的养老金水平均有了较大提高。但提高后的失地农民养老金是否合理,还有待比较分析。
退休年龄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年龄,直接关系到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退休年龄意味着较短的个人账户积累时间和较长的领取年限,从而影响到养老金水平,如果参保者的余命超过养老金预期领取年限,则额外支付的养老金将给养老基金带来压力。因此,设立合理的退休年龄有助于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的提高。目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退休年龄基本都是按照法定退休年龄设定的,即男60周岁,女55周岁。这一规...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实现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的关键。因此在充分、合理补偿的基础上,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从总体上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符合失地农民的切实需求,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公民权,使失地农民的国民待遇得以实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应根据经济发展而作适当调整,以保障失地农民享受城镇化、工业化的成果...
贫困治理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