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贫困治理

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其客观必然性

总量规模高与人均数量低的严重不平衡,是我国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除人均耕地属世界最低国家数之外,水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污染等都是世界上问题严重的国家。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必须走生态农业持续发展的路子。

作者:曹定爱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粮食增长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初探

协调粮食增长与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对策:增强忧患意识,自觉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开源节流,合理用水;依靠科学进步;搞好农村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张承元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农牧过渡带典型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调控策略——以内蒙古赤峰地区为例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农牧业的界线几经变动,农业区逐渐向北、向西推进,因此农牧过渡带也处于变化之中。农牧过渡带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人类在这一生态敏感带上长期不合理的掠夺式开发活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之成为了一条生态环境危机带。

作者:裴晓菲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三峡库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探——湖北宜昌黄花乡生态移民案例剖析

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林农争地的问题十分突出,并随着人口的增长呈加剧态势,并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施加了负面影响。三峡库区主要水系的流域内人口多,农业压力大,带有地方政府行为和个人行为特征的“毁林开垦,乱占林地”问题十分突出,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湖北省黄花乡的实践表明,“封山植树,退耕还林,生态移民”能充分发挥林业在遏制水土流失,根治水旱灾害,治理生态环...

作者:李智勇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本文首先简要评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扶贫方式的基本走势,分析支持这种变化的主要政策和制度因素。第二部分评述1986年以来中国扶贫的主要政策和措施,第三部分讨论中国扶贫开发方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在最后一部分探讨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新的扶贫战略中的问题。

作者:吴国宝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广西贫困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目前,广西贫困人口基本上居住在边远山区,那里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缺土缺水现象普遍。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这些地区如果生态环境没有根本好转,不仅消除“相对贫困”有困难,就是消除“绝对贫困”的难度也很大。因此,认真探讨贫困地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政策措施,应成为扶贫攻坚的大事。

作者:梁积汉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生态补偿机制是绿色扶贫的关键——陕西丹凤县减缓贫困做法的几点启示

尽管理论上脱贫与生态改善存在着一致性,但是在我国贫困与生态脆弱性高度重合的地区,为求温饱的开发活动与保护生态存在着现实的矛盾:前者有经济效益,且产生很大的负外部性,却不必使之内部化;后者虽有极大正外部性,却同样不能使之内部化。这个格局源于脆弱生态地区和生态受益地区的利益是割裂的。能否通过制度安排来改变这种格局,使潜在的生态改善与脱贫一致性变为现实的双赢呢?本文从一个案例...

作者:钱薏红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乡村民主政治发展的观念与趋势

中国农村正在进行村民自治制度改革。官方和知识界的一部分人对这场改革似乎比农民更为热心,与20年前的农村经济改革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从一些文献看,知识界对这个改革的理论准备相当不足。这种状况颇能诱发人们的理论兴趣,本文便是由此产生的对一些问题的学理性探讨。

作者:党国英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贫困治理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