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本章是对内蒙古和赤峰地区人口迁移历史与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赤峰研究的主题是农牧区的人口迁移,由于近代这一地区的迁移活动与来自华北农区的汉族移民密切相关,因而在对被调查社区的族群关系进行讨论并分析1985年实地问卷调查数据之前,对历史上这一地区的人口迁移概况进行回顾十分必要。因此,在本章中我们将首先讨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前迁移到内蒙古和赤峰地区的汉人移...
中国国土辽阔、族群众多,在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之间,始终保持密切的政治交往、深度的文化交流、互补的经济体系和大量的人口流动。自清末实行“移民实边”“放垦”政策以来,农牧交错、蒙汉混居成为内蒙古地区社会组织与经济活动的一大特征。本书系统梳理了族群关系、人口迁移两大领域的研究文献,介绍了研究理论框架、分析模型和方法设计以及内蒙古赤峰地区的人口迁移史,并在问卷调查数...
这一研究课题所树立的明确目标,就是要对中国一个特殊地区“农村-农村”类型的移民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的具体对象是那些从邻近汉族农村向内蒙古自治区下辖九个盟之一的赤峰市(前昭乌达盟)的农村地区(传统的本地居民是蒙古族)迁移的移民,因此在后文中也会经常被称为“赤峰调查”。这种类型的移民为国内移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趣的个案。首先,其主体是“农村-农村”类型的移民;其...
在完成了1985年调查后,作者持续多次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组织了不同研究专题的社会调查,包括1987年翁牛特旗6个建制镇1300户居民的问卷调查,1989年翁牛特旗三爷府村的半农半牧、蒙汉混居社区调查,1996年翁牛特旗桥头镇的建制镇调查,2005年对1985年调查的翁牛特旗被访户进行了回访问卷调查。以上这些调查在行政体制方面涵盖了县、建制镇、乡(苏木)和行政村...
这一章的核心主题是分析调查地区移民在迁入地的调适情况,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分析来了解四个方面的情况:(1)与迁出地的情况相比较,移民对目前居住地的满意程度;(2)迁移是否给移民带来了生活条件的变化,移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是否因迁移活动而得以提高;(3)在社会交往网络方面,考察移民在迁入社区内是否与本地居民建立一定程度的友谊和亲密互动关系;(4)在居住格局方...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疆,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季冷暖交替剧烈,且多大风天气,雨热同季,降水变率大、保证率低,干旱发生的频率高,影响严重。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年平均气温为0℃~8℃,气温年较差平均在34℃~36℃,日较差平均为12℃~16℃。年总降水量为50~450毫米,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大...
我们在本章中将首先关注个体层次的影响因素,考察蒙古族和汉族户主的哪些人口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会增加他们与另一族群成员通婚的可能性,努力归纳出一个概括族际通婚特征的地区模式。然后,我们再来讨论在村庄这个宏观层次上各种因素对本村村民族际通婚的影响。我们在这个层面主要关注各族群人口的相对规模、全村户主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这两个因素,考察它们对村内各族通婚率的影响。最后,...
由于这次赤峰调查仅仅涉及农牧区的基层社区,问卷调查中的主要信息集中在农户层面的基本家计状况与民间人际交往,因此苏木/乡一级的政权组织以及行政村一级的社区权力与资源分配、学校教育体制、社会流动机制等没有作为这次调查的研究主题。我们试图通过农户个体层面的基本家计与私人交往这些比较容易询问而且不太敏感的领域,从一些侧面来考察当地的蒙汉关系与族群整合的实际情况。从对...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