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文首先构建了用于分析农村脱贫人口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的框架,框架中生计资本决定着生计策略,而生计策略对生计结果又有直接影响。同时,脆弱性环境直接影响着生计策略。此外,农户的政策认知对生计策略也存在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明确了分析框架中所包含变量的测量内容,并确定了变量的测量形式,即封闭性与开放性问题相结合。最后,基于上述工作,本文形成用于收集具体数据的调查问卷。问卷...
本文基于河南省精准扶贫统计与实地调研数据,从县域及农户两个层次进行贫困特征研究,并分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貌类型进行区域对比。研究发现:(1)河南省共有国定贫困县38个,截至2018年10月,已有5县退出,退出率为13.2%。(2)1986~2016年,河南省贫困县数量持续增加,集中分布在豫东、豫南、豫西地区,整体呈Y字形连续分布。(3)河南省不同地理环境类型贫困县的贫...
本文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县域数据,以河南省为例,从多维贫困视角系统地检测传统农区县域尺度下多维贫困空间模式及地域差异,揭示传统农区县域多维贫困的驱动因素与形成机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粮食连增背景下传统农区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大别山区的新县和黄土高原地区的延长县为例,以贫困发生率为因变量,从“人、业、地”三个维度选取自变量,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解析不同地理环境下贫困空间分异模式与作用机制,为区域减贫路径选择及贫困分异研究提供借鉴。本文认为,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下农户致贫因素和贫困发生机理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对比同一尺度、不同地理环境下农村致贫因素和分异模式及作用机制可以更加...
沂南县竹泉村居民在易地搬迁背景下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向旅游业的生计转型,本文基于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评价居民生计资本现状,并通过深度访谈识别居民生计的可持续性问题及成因。研究发现,居民生计资本间权重失衡,金融和社会资本相对充足,而自然、人力和物质资本匮乏;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居民表达路径不畅、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和旅游发展脆弱性显著等因素阻碍了居...
教育反贫困是国家反贫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应对之策。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当口,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反贫困观尤为重要。新时代的教育反贫困观呈现两方面转向趋势,即从偏重外部帮扶转向提升内生动力,从分配正义转向承认正义。在其转向背后,“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价值观念揭示了教育反贫困的内在逻辑。这为激发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实...
本文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揭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贫困线标准下的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变动的结构性差异。首先,随相对贫困线标准的提高,数字普惠金融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作用效果呈现先上升后小幅下降的非线性特征。其次,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最优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区间位于108.12~160.00。最后,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和相对贫困线标准的...
本文简述社会资本、多维贫困与农村减贫的研究背景和文献评述,从受访户家庭状况、受访户经济状况、受访户社会资本得分、受访户所在村村情四方面进行描述统计,概述农户贫困现状和农户社会资本现状并进行回归分析,提出信任、信息与交流以及基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群体与网络三个维度的社会资本具有显著降低农户发生多维贫困概率的功能,试图从建立农户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完善农户多维福利体系、强化社会...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