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弱势群体贫困

迁移动机

本文分析女性农民工的迁移动机。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女性劳动力移民的迁移动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女性的迁移首要原因是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是谋生。女性外出打工的特点是:很少独自来到城市,一般都有住所,工作有着落。

作者:李艳春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城市适应性现状

本文将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经济层面的适应涉及职业、收入和消费等状况;社会层面的适应包括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心理层面的适应则涉及观念、心理和意愿等方面。本章从比较的视角出发,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在京女性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现状进行描述。尽管男性农民工和女性农民工的城市经历存在许多共同点,但是其城市适应还是有区别的。

作者:李艳春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城市居留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从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通过调查分析在京女性农民工、男性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以及不同性别农民工群体之间适应状况的差异和分化。提出女性民农工在迁移过程中面临的经济、心理、社会环境、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城市适应的现实困难。

作者:李艳春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女性农民工与男性农民工居留意愿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本文首先就男性农民工与女性农民工的定居意愿进行对比,然后分别从个人特征、经济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心理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最后将以上影响因素进行整合构建全模型。说明不同性别农民工的适应城市状况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导致农民工对于人生规划不同,定居城市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作者:李艳春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研究的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在京农民工经济和社会调查数据,从迁移城市的原因、适应城市状况以及适应城市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考察在京女性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状况、其城市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得出提升城市适应性的对策及建议:一建立健全女性维权体系;二加强女性的就业指导;三加大对女性农民工的帮扶力度;四婚姻择偶上提供帮助;五关注女性心理健康。

作者:李艳春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中国老年人的福祉: 贫困、健康及生活满意度导论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是各国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之一。福祉(wellbeing)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仅涉及收入水平、贫困程度等经济方面的状况(economic wellbeing),也涉及躯体的健康状况(physical wellbeing),还可以指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等社会心理方面的状况(subjective wellbeing)。中国政府一直在...

作者:骆为祥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中国老年人贫困、健康和生活满意度

如第1章所述,在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老年照料资源并不充裕的背景下,对老年人福祉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非常有必要。在运用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之前,本章对即将使用到的有关老年人福祉的核心概念进行介绍,因为这些概念构成了本书的逻辑起点,有助于明确分析的具体方面。

作者:骆为祥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中国老年人贫困流动

与贫困水平的估计结果一致,因为脱贫的家庭多于新增贫困的家庭,城乡的老年人贫困状况在2011年到2013年都有所缓解。暂时贫困 在总贫困中所占的比例高于持续贫困,尤其当以消费支出数据估算贫困时。持续贫困占农村老年人家庭总贫困的比例高于持续贫困占城镇老年人家庭总贫困的比例,这意味着农村老年人贫困的后果更严重,脱贫的难度可能更大。

作者:骆为祥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中国老年人健康不平等

社会经济地位不仅是影响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因素,而且是影响他们健康的根本因素。这意味着根本原因理论对中国的老年人依然适用。对政策制定者而言,该理论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要降低健康不平等的程度,政府应着力于缩小不同阶层老年人在社会资源方面的差距(譬如扶贫),着力于实施一些老年人无须动用社会资源就能获得的促进健康的手段(譬如全民医疗保险)。

作者:骆为祥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中国老年人医疗保险获得

本章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大部分老年人已经被各种形式的医疗保险所覆盖,但是仍有13%的老年人缺乏医疗保障。社会经济地位、逆向选择、医保制度的分割性会影响老年人是否拥有医疗保险。这些经验发现为正在进行的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特别是解决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提供了可贵的实证依据。

作者:骆为祥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相对贫困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