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本文从全国及省市两个层面探讨了城镇化是否带动了居民消费增长。从1985~2012年全国城镇化和居民消费支出的互动关系来看,城镇化同消费支出变化及平均消费倾向变化并无直接关联;从31个省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来看,目前居民消费增长的主因仍在于收入的提高,经济增长对扩大消费具有显著正影响,但城镇化对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表明,近年来城镇化率的提高实际上并没有带动居民消费增...
虽然很多学者把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研究,但其实农民工并不是一个同质性群体,他们内部是分层的,不同户籍、不同收入水平、不同职业、不同教育程度等导致其在城市有不同的机会和生存状况,其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有较大差异。本文拟利用卫计委的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分析比较超大城市农民工的消费状况。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说:“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这表明群体是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标志,也是增强人类力量的重要社会生活方式。当前农民工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从群体理论视角来分析农民工群体的形成、类型及群体行为、心理,对从整体上把握农民工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经济学的消费理论属于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理论。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理论又包括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和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是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是建立在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基础上的拓展理论。确定性消费理论认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当然除了收入对消费产生重要影响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影响因素,比如利率、价格、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社会保障等因素都会影响到...
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负责组织的“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与消费行为研究”的调查问卷。该项调查分两次进行,分别于2013年7月至9月和2014年1月至2月进行,调查的对象是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拥有农村户籍、在城市打工或经商的农村青年。问卷调查由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的本科生参与完成。第一次调查发放问卷722份,回收有效问卷714份,有效...
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私人消费平均水平相对于自身收入来说是较高的。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私人消费的主要表现是在城市消费支出水平较高。2013年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达到2254元,平均每月在城市的消费达到1066元,占平均月收入的47.3%。这其中还有42%的受访者单位管住宿,有36.6%的受访者单位管吃饭,还有70%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会给老家汇款。因此,如果算上在城市...
正如前面的分析所言,在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以及他们对于消费的态度和安排背后,反映出他们对于选择留城市或者回农村的困惑,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市民化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来说,农村是他们的归宿,他们省吃俭用,把在城里赚到的钱拿到农村去消费、创业。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农村在他们心中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他们以后的归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有许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书只是把其收入状况与消费行为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然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仅仅考虑收入与消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收入与消费可以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首先探究消费对农民工身份认同的科学建构作用,进而分析消费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与作用。
本文通过对地域消费结构与城乡消费结构的比较分析,以及对1993年以来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度测算,分析了各划分时期影响农村居民总体消费的主要消费支出项,揭示了甘肃省农村消费市场的活力及消费热点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构建农村商品流通体系为视角,通过对国内外农村典型商品流通模式的分析与借鉴,探讨了四个(互联网信息技术、政府支持措施、流通中介组织、金融环境)运行要素以...
虽然我国消贫成效显著,但是但任务依然艰巨。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就开始对贫困人口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至今大抵经过了五个阶段。消贫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演进、提升,从救济式帮扶到产业式开发,再到信息化赋能,为2020年彻底消除贫困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
减贫路径
相关图书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