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名称: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地域分布(截至2002年8月)
所属图书:2003年:中国首都发展报告
出版日期:2003年2月
关键词:
“总部经济”:振兴北京制造业的重要选择

“总部经济”是北京制造业组织创新的基本方向

北京制造业在近50年内至少有过四轮的更迭:从20世纪50~60年代以重型机械、内燃机械、印刷机械、机床、化工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产品为主的制造业,到70年代以缝纫机、手表等为代表的以轻工产品为主的制造业,再到80年代以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为代表的新兴家电制造业,再到90年代以来计算机、手机等为代表的IT产品制造业,在每一轮兴起的制造业中,北京都能够“领风骚几年”。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在一轮接一轮的制造业结构转换过程中,北京制造业能够取得持续市场优势、保持较长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并不多,尤其是在70年代和80年代,北京在全国轻工、家电制造业领域曾经辉煌一时,不久却逐渐衰退,现在基本上失去市场竞争力。

北京制造业的衰落固然有其体制方面的共性原因,使企业缺乏持续创新和发展的体制保障。但另一方面,对北京发展制造业的某些劣势也必须正视。

北京发展制造业面临的劣势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成本劣势。因为北京的空间成本、人力成本都比较高。比如,2001年北京房地产价格均价4771元/平方米,全国最高,是上海3297元/平方米的近1.5倍,是全国均价2137元/平方米的2.2倍。成本因素反映到制造业产品上,必然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和营利空间。二是制造业人才短缺。北京在人才方面虽然具有绝对优势,但具体到制造业所需的人才来说依然是短缺的。特别是北京的技术开发人才多,工艺技术人才少,务虚的人才多,务实的人才少,进行资本运作和营销管理的人才多、高素质和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高级蓝领技工少。这样的人才结构对北京发展制造业构成人才约束。三是产业环境不够优越。主要包括产业配套能力和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