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北京市就业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的下岗失业人员、新增的劳动力供给及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都给就业带来了压力和冲击。本文利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以下简称“五普资料”)对北京市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并对“十五”时期劳动力供需状况进行预测。
北京市劳动力资源状况
在我国,通常用劳动适龄人口(即16~59岁的男性和16~54岁的女性)这一指标来反映劳动力资源状况。“五普资料”显示,北京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变化有以下特点。
1.劳动力资源增长较快,近1/4为外来人口
随着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北京的劳动适龄人口规模也在不断增加。2000年全市劳动适龄人口为960.2万人,占总人口的70.8%,其中男性521.4万人,女性438.8万人。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242.7万人,增长33.8%,年均增长率为2.9%,高于总人口2.4%的增长速度;劳动适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也上升了4.5个百分点。而在1982~1990年间,劳动适龄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只有2.1%。可见,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增长较快。
北京的外来劳动适龄人口已达219.5万人,占全市劳动适龄人口的22.9%,其中男性135.2万人,女性84.3万人。而1990年外来劳动适龄人口仅有47.6万人,由于资料限制,1990年人口普查汇总资料中没有外来劳动适龄人口数据,本文1990年外来劳动适龄人口的数据为推算数据。在全市只占6.6%,10年来增加了171.9万人,年均增长达15.9%,远远快于本市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市增加的劳动适龄人口中,外来人口占到71%。可见,外来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是造成我市劳动力增长的主要因素。
2.劳动力参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