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第一节 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就业结构
劳动力资源
2003年在汇川区成立之前,遵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遵义经济发展的龙头,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实现就业。如表14-1所示,2001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年末总人口为12.01万人,但从业人员总数却达到17.73万人,从业人员数高出年末总人口5.72万人;2002年末总人口为11.37万人,当年从业人员总数为17.99万人,从业人员数高出年末总人口6.62万人。
表14-1 2001~2006年经济开发区人口总数、从业人员数变动情况
就业结构
汇川区成立后,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不断优化其劳动力就业结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从成立初(2004年)的10.98万人减少到2006年的7.30万人;而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却在不断增加,特别是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加速度较快,从成立初的3.25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7.80万人。
汇川区成立之前,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单位从业人员从2001年的22341人减少到2003年的19515人;汇川区成立后,由于各职能部门逐渐完善,其单位从业人员逐年增加,从2004年的21862人增加到2006年的26215人。在岗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从2004年的37.16%增加到2006年的40.98%(见表14-2)。
表14-2 汇川区单位从业人员情况
而汇川区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该区单位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传统行业。汇川区单位从业人员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主要分布于制造业、教育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建筑业等,分别占43.6%、9.1%、8.1%,7.3%(表14-3)。从单位从业人员学历、职称、技术等级情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