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福利视角下的贫穷研究自工业革命的英国开始,到今天已经文献如海,理论如林。在众多贫穷研究中,要分析发现和本研究有关的前人建树,首先要分析整理对贫穷的研究。在文献资料的整理中,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的省悟,是以方法的正确使用为基础。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把贫穷研究的理论观点进行分类。惯用的方法是先按学科分类整理,有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社会福利等,不必在此一一列举。本文作者不赞同简单使用学科分类来梳理贫穷理论,因为贫穷研究是一个互相影响和互相包容的学科群体。如果进行贫穷与需要满足的研究者注意到当前学术研究的整合趋势,就一定会放弃使用学科来简单分类的方法。从一个理论构建的基本出发点即贫穷与需要满足出发,就不容易迷失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并且能够更快地从中找出贫穷与需要满足研究的起点。
库恩(Kuhn,1970)指出,社会科学研究用不同的范式来发展理论。范式(Paradigm)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获取新知识的指导思想和潜在的知识框架。库恩把科学家对其研究主题所做的潜在知识假设称为范式,从事某一特定学科的科学家共有的基本世界观构成一个范式。有两个基本的范式在影响着贫穷研究:一个是制度的即结构的分析,一个是规范的即文化的分析。到20世纪90年代,结构分析和文化分析殊途同归,出现了不同范式在理论上的整合。
第一节 贫穷 基本需要未满足
一个清晰的概念是一个研究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贫穷研究也不例外。贫穷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政府和学者的贫穷界定是不同的,结构和文化的范式也有不同的贫穷内涵解释。贫穷的概念内涵和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些概念的区别是,贫穷的内涵绝不会产生于纯粹思辨的过程,而是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