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以上两章,分别考察了“人与家庭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探讨“人与自身的关系”,这主要涉及人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两个层面剖析:一个是从宗教信仰层面,探讨人如何在偶像崇拜中获得神圣感;另一个是从人生意义层面,探讨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超越性的生命体验。本章主要分析第一个层面,另一个层面留在第五章讨论。
人创造了自己的偶像,并赋予偶像以神性。崇拜神灵时,人获得了某种神圣体验。在黄炎村,农民生活中的神灵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民间信仰,如家里供奉的菩萨、庙宇中的送子观音、土地神等;另一类与天主教信仰有关,信徒在家中张贴神像,每周也去教堂做礼拜。下文在介绍两类不同信仰的基础上,阐述农民信仰行为的基本特征。
庙与庙会
(一)庙
关中多庙,许多村庄甚至有好几座庙。黄炎村老人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前村里至少有4座庙,分别为槐荫庙、丁兰祠、三官庙和马王庙。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些庙宇纷纷被拆除。改革开放以来,槐荫庙和丁兰祠得到重建。
1.槐荫庙
介绍槐荫庙之前,我们先讲讲槐爷。槐爷是槐荫庙里的主神,他与一个美丽的传说有关。相传当年董永和七仙女在大槐树下相会,老槐树开口说话,要为他们做媒,于是就有了“老槐为媒”的故事。当地人把这棵槐树叫“槐媒树”,也有人称其为“媒仙”或“槐爷”。
千百年来,伴随着“董永卖身葬父”“天仙配”“老槐为媒”等传说,村里的大槐树成为农民的信奉对象。“文化大革命”期间,千年大槐树被砍伐,边上一棵500年左右的槐树又被农民偷偷信奉。据说20世纪80年代,有人喝了树洞中的“神水”,治好了久治不愈的怪病。这棵槐树的神力又流传开来,得到更多人的迷信。槐爷名气越来越大,来这里看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