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关于“过日子”,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尚未讨论,那就是农民的家庭经济。任何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物质基础,否则再高明的生活伦理也只是空中楼阁。人在谋生过程中创造自己的生产生活资料,完成家庭再生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1995a:79)所言:“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
人的生活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每个人都不能随心所欲地生活,他的生活行为嵌入在具体的经济结构中。当代中国农民的“过日子”与传统小农相比,在家庭经济层面有一脉相承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接下来,我将粗线条地分析几十年来的家庭经济状况,具体资料来源于三方面:(1)既有关中社会史研究;(2)县档案馆查阅资料;(3)访谈村内农民所获资料。
土地改革
对于关中农村的历史特征,秦晖已经有较多论述。他在著作《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中写道:“宋元以后,关中农村逐渐小农化,大地产与无地农民均减少,到民国时期租佃关系几乎消失。”(秦晖,2010:45)。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秦晖认为,当时关中地主少,租佃关系少,地权分散,两极分化不严重。他进一步追问,关中土改是否有太“右”的嫌疑。言外之意是,既然地主少、两极分化不严重,那么土改是否还有必要。
为了回应秦晖对关中土改的质疑,我专门查阅了本县土改相关资料。县志记载,1950年土地改革中,评定地主604户、富农477户、中农10412户、贫农和雇农合计30174户、工商业者和其他类1337户(详见表6-1)。
表6-1 江阳县1950年土改农户统计表
图6-1 各阶层农户比例
据县农民协会1950年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