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和探索。但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只有很小的覆盖面,而且保障程度低,区域差异大,农村社会保障不能适应农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而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我国农民主要依靠个人、家庭和农村社区集体应对各种生存风险。但是,我国农村历来也存在着一些社会保障项目;随着农村人口的异质化,那些不以土地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村人口(如失地农民、进城农民工和乡镇企业职工)中的一部分,逐步被纳入到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之中。
(一)农村的社会保障项目和开展情况
我国在大范围开展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主要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救助和以合作医疗为主的医疗保障。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为了适应农村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推动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1992年,国家民政部在几年试点的基础上颁布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资金筹集中采取“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以政策扶持”;实行完全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入个人名下;基金的管理和运营以县为单位。参加保险的农民60岁以后根据个人账户积累的数额领取养老金。
在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国农民参加保险的人数和保险机构每年收取的保险费增长很快(见表3-1)。到1998年,投保人数达到了8025万人,占当年农村人口总数86868万人的9.24%,占当年农村劳动力46432.2万人的17.28%。当时,全国共有2123个县、65%的乡镇开展了这项工作,全年收取保险基金31.4亿元,支出5.4亿元,累计积累保险基金166.2亿元,有50多万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