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Select Language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2882本学术著作,超过9.5亿字
覆盖832个重点贫困县14个连片特困区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的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通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好形势。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政策的出台,东、中、西部地区农业农村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农民收入及消费等方面差距缩小,但由于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各个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应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力度,以统筹各区域更加和谐的发展。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特点
(一)中部地区农业增长依然快于东、西部地区
2009年,我国农业生产经受住了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继续增长,但各地区增速均有大幅回落。初步预计,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价总产值分别为27339亿元、22207亿元和11180亿元(见图9-1),分别比上年增长4.6%、6.1%和2.2%,增速比上年分别回落11.6、15.9和16.0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农业总产值的增速持续领先,但由于总体增速较低,各地区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
图9-1 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说明:2009年为预计数。
(二)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和消费增速均大幅下降,中部地区下降最多
2009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6742.8元、4864.8元和3685.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7.4%和9.0%,增速比上年分别回落4.8、8.8和7.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依然保持了相对强劲的增长势头,中部地区增速下降最多。
从农民收入的结构上看,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
相关资源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