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梳理自1961年到1986年这一阶段的剑麻产业发展情况,考察坦桑尼亚国有资本及其新政府如何对殖民遗产加以继承和改革,又是如何在依附式格局中应对、妥协和变迁的。本文指出,这一时期的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的张力关系:所有权更替与全球产业链的区隔、劳动力自由与种植园生产、民族国家建设与全球政治经济体系变迁。
<<
马俊乐:男,1990年生,山东莘县人,目前就职于山东社会科学院。2019年取得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曾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非洲研究中心联合培养一年,在坦桑尼亚开展实地调查5个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对外援助、非洲农业发展、全球治理等,发表《嵌入历史:中国资本在非洲的运作逻辑》《全球经济“双循环”结构的产生和发展》《中资企业外派非洲员工的代际差异》《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理念和实践创新》等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