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社会福利的普遍主义理论、选择性理论和多样化的供给机制,讨论了当前中国城乡社会福利差异、配置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向和路径。本文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在当前中国,提倡“适度普惠”的社会原则缺乏现实基础,虽然在一些人群中已经出现过度社会福利现象,但是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来说,福利短缺问题尚未解决。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解决短缺问题,而不是是否适度的问题。因此,当前中国还应贯彻普遍主义原则,当然在一些特殊领域,可以采取选择性准入原则;更重要的是要给民众提供表达社会福利需求的机制和渠道,以实现社会福利的均衡发展。
<<
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农村社会学、农村流动人口、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海外移民等方面的研究。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的研究,先后出版《社会流动和社会重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中国城市化之路》《巴黎的温州人》《中国农村社会分化和农民负担研究》《移民空间的建构——巴黎温州人跟踪研究》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中国人口科学》等期刊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