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对应前文中国101座大中城市,选取了纽约、圣保罗、巴塞罗那、巴黎、中国香港、新加坡、埃因霍温等7座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城市,就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环境资源、消耗排放和环境治理领域的15个指标进行比较。为了更好地同中国城市进行比较,并且更全面地反映城市在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方面的影响,除新加坡以外的所有对比城市在数据可获得的情况下均采用反映该市都会区(包含市区以及周边的郊区和通勤区域)的指标数据。总体而言,中国101座大中城市在经济发展领域的部分指标上表现出众。尤其是在2020年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各对比城市呈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而中国百城依然维持了将近3%的经济增长以及仅3%的失业率。在社会民生与环境治理方面中国百城与国际对比城市表现相当。然而,在环境资源(尤其是空气质量)以及消耗排放领域,中国大陆地区城市同七座对比城市差距明显。在这两个领域的指标中,单项排名第一的中国城市同领先的国际城市往往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此外,在中国百城中,有多个单项排名国内第一的城市在相关指标上领先国际对比城市,如拉萨的经济增长率、克拉玛依的失业率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丹东的中小学师生人数比、南阳的0~14岁人口占比,以及珠海的人均绿地面积。
<<
王安逸: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可持续城市、可持续机构管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环境支付意愿、环保行为。
杨宇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助理。
杨嘉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可持续发展项目工作人员。
李萍:李萍,河南大学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硕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