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乡村技术赋能的要素分析

  • 报告作者:王丹
  • 所属图书:技术赋能与乡村振兴
  • 图书作者:王丹
  •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 所属丛书:
  • 报告字数:42318字报告页数:49页 报告大小:

文章摘要

本文分析了乡村赋能技术的各要素。乡村技术赋能的不同主体承担着赋能过程中的相应功能:乡村经济精英发挥了赋与内生动力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以提供服务和监管的方式进行关注、扶持和引导;当地企业、专家和媒体为当地电商的成长和发展给予多种资源支持。乡村技术赋能的不同客体也从这一过程分别获益:于农民而言,提升了农民的认知能力、提高了村民的行动能力;于组织而言,政府的情境认知、组织适度、社会治理能力均得到提升,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得到了支持和发展;于社区而言,社区的经济发展、人才吸引、社区治理、商业文化等能力均得到提升。结合现代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连接·赋能”的特点及淘元镇电商发展的实践,乡村技术赋能的方式被总结为结构赋能、资源赋能、心理赋能三种。

作者简介

王丹:江苏邳州人,江苏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南京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访问学者,江苏师范大学A类人才引进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乡村治理、数字治理和政府治理。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江苏省精品工程项目、徐州市社科项目、校“四史”宣传教育重点课题、校优博科研启动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加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各1项,教育部课题2项和其他课题10余项。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地理科学进展》、《求实》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参与《江苏新农村发展报告2016》《江苏农村发展报告2018》《江苏农村发展报告2019》等报告的写作以及《乡村振兴学术观察2019》专著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