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乡村发展走向何处?

  • 报告作者:赵翠翠
  • 所属图书:乡村振兴与文化建设能力
  • 图书作者:赵翠翠
  •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 所属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 报告字数:23310字报告页数:25页 报告大小:

文章摘要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乡村振兴”不仅是新时代国家开展农村工作的基本方针和重大战略,还是关系到千万农民切身利益与幸福生活的大事件。基于此,乡村在动态的、流动的、私人化的、边界模糊的、媒介化的、全球化的时空与关系再造中重塑乡村的现代价值、激活乡村内生资源,构建基层发展动力与文化中介组织。同时,注重发挥民间新乡贤、乡村精英、地方能人等民间精英在乡村资源配置与价值累加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乡村治理善治及现代化转型,提高乡村文化建设能力,帮助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之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成为乡村研究及文化建设能力研究的关键及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乡村振兴与文化建设能力——以浙闽豫三村个案研究为例》一书的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研究回顾及文献述评、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具体研究思路。

作者简介

赵翠翠:华东师范大学法学(社会学)博士、博士后,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宗教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社会心态与秩序变迁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23BZJ001),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已结题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8CZJ02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M62139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8T110361)各1项。在《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文史哲》《世界宗教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A&HCI、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中宣部采纳研究报告1篇。获北京大学第五届余天休社会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17),博士后出站报告入选第十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2021)、上海社会科学院重要学术成果出版资助项目(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