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重庆“十四五”以来生态用地变化研究

文章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4月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本报告基于自然资源本底评价视角,从各类生态用地变化、生境质量指数变化等方面分析“十四五”以来美丽重庆建设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十四五”以来重庆市生态用地中草地、耕地分别净增加16.84%、0.18%,湿地、园地、林地、水域面积分别净减少3.09%、1.30%、0.27%、0.04%。生境质量指数方面,全市“十四五”以来总体呈现稳中微降态势,其中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生境质量指数增长0.02%,中心城区、主城新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分别净减少1.59%、0.51%、0.16%。全市各区县生境质量指数变化差异较大,减少最多的有南岸区、渝北区,分别减少3.70%、2.80%,秀山县、巫溪县增加最多,分别增加0.44%、0.22%。下一步,建议在持续做大做强“一区”、做优做特“两群”基础上,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区域间资源、特色、优势互补,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作者简介

陈长煜: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规划和自然资源发展研究所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资源政策、生态经济等领域研究。

刘晓瑜: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兼任重庆市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城市规划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规划评价监测、自然资源综合性政策研究。长期负责组织、研究、实施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评估等事务性、技术性工作。近年来,重点组织实施了重庆市第三次国土调查、全市自然资源常规监测等重大项目,牵头建设了“渝耕保”“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等重大应用。参与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项目“重庆‘智慧国土’体系构建与发展路径研究”,为构建重庆市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奠定了基础。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出版专著1部。获得市政府发展研究三等奖、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科技进步特等奖、优秀工程金奖、市城市规划协会优秀城乡规划二等奖等。

宇德良: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规划和自然资源经济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实证政策、土地资源利用等研究。

张桂瑜: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规划和自然资源发展研究所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资源利用、自然资源管理等研究。

杨盛宇: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自然资源和不动产权籍调查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房地产测绘、权籍调查、土地资源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