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各少数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大量少数民族传统美术类非遗开始消失,甚至濒临消亡。自2006年起,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护少数民族传统美术类非遗,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当前也存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环境改变加速,传承人的断层,少数民族民众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轻保护,开发程度低等问题,因此本文拟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对策建议,以期对少数民族传统美术类非遗的保护、传承、开发工作有所帮助。
<<
谈国新:男,博士,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动漫协会秘书长。1985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遥感与信息工程学院,1988获硕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1988年7月-1998年6月任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建管系教研室主任,1995年破格聘为该系副教授;1997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遥感与信息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历和学位;1998年7月-2001年3月在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4月-2004年3月担任日本东京大学空间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2004年5月起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2006年起至今担任武汉数字媒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文化遗产数字化、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
曹浩: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