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宁夏移民、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文章摘要

基于不同的资源禀赋,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形成了明显的三个不同地区,北部引黄灌区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则因为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经济发展缓慢,人们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过去的30年中,通过吊庄移民、易地扶贫移民和生态移民、中部干旱带的县内移民等措施,宁夏中南部地区总计66万的贫困农民迁移到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移民的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特别是那些搬迁到引黄灌区的人们。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的迁移,中南部迁出地的人口压力降低,生态环境得以恢复,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得到相应改善。生态移民对于改善贫困状况和生态脆弱地区环境恢复,都具有积极意义。宁夏回族自治区计划在“十二五”期间(2011~2015)继续搬迁35万人口,使位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农民摆脱贫困,同时也使南部山区发挥更好的生态服务功能。但大规模的移民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宁夏移民还与少数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本调研报告对已经进行的移民工作进行了评估,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移民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简介

李培林:博士,研究员,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村落的终结》(专著)、《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专著)、《和谐社会十讲》(专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专著)、《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合著)、《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合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合著)、《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合著)、《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主编)、《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主编)等。

王晓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农村与产业社会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环境社会学、农村发展、环境和贫困。曾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学习,主要从事农村发展研究,特别是农村基层治理、扶贫和农村环境问题研究。主要著作有:《环境压力下的草原社区》《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冲突》,主要译著有:《国家的视角》《逃避统治的艺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