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以前往往是各地“争资金”“争市场”,今天转向了“争名分”,地方政府积极打破行政区划的约束,主动倡导或争取设立相关的经济合作区。由此伴生,除“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黄淮海”等人们熟知的区域概念外,近年来,“海西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长株潭一体化”“郑汴一体化”“西咸一体化”等一系列新名词也频频见诸媒体。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一次高层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都建议把河南及河南省周边相连的多个城市一起,纳入“中原经济区”的范畴,从而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区”现象的关注。那么,经济区与行政区的基本区别是什么?经济区的合作实践如何避免“雷声大、雨点小”?如何看待区域合作中的竞争?要不要培育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日前,本刊特邀3位对区域经济学理论卓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在河南省风景秀丽的嵩山脚下,展开了一次历时3个多小时的“嵩山论道”。
<<
喻新安:男,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员,河南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学习和文史委副主任,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院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首席研究员,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首批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理事长,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新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十五”至“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第三、四届皮书学术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社科联副主席,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特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第二届(2011)“河南经济年度人物”“第三届(2012)河南经济年度人物”称号。先后在河南省委党校、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代表作有《大省崛起:中原经济区论略》《新型三化协调论》《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研究》《中国新城区建设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中原经济区研究》《新型城镇化引领论》《中原崛起之路》《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河南模式》等,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0余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国工业经济》《改革》《中国改革》《经济日报》等报刊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50多部(个人专著8部),获省部级社科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20余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