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怒江河谷大坝导致的迁移:村民的视角及其脆弱性

文章摘要

中国政府当前推动云南西部怒江河谷的水电发展,再一次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本研究是在2009年夏天进行的,目的在于考察该地区建设水坝存在哪些脆弱性。本文详细考察了当地人对于水坝建设将会产生何种影响的看法,以及村民们准备如何应对村庄可能被淹没的问题。我们发现村民们能够认识到建设水坝对其生活直接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当地居民常常是围绕经济发展和获得基础设施服务来认识建设水坝带来的收益的。当地居民普遍认为自然资源的恶化、失去文化地域和土地是为大坝建设付出的代价。比及收益,居民们一般更清楚地表明他们要付出的代价。当问及居民们能够如何应对水坝建设问题时,许多人的答复表现出冷漠和淡然,常常希望政府在建设过程中提供支持和干预,以保护村子的利益。本文表明了村民们是如何看待水坝对其生活的影响的。这对提供当事人的声音很重要,因为这些声音常常被忽略或被混合在其他的发展话语之中。

作者简介

〔美〕埃德温·施密特:埃德温·施密特(Edwin Schmitt)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研究生,博士论文选题为《农村生活、农业和社会生态变迁:四川跨文化研究》。研究领域包括环境人类学、仪式人类学、中国人类学。著有硕士论文《在一个中国西南行政村族裔与性别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一个四川尔苏藏族村庄的社会、自然资源和商品化》(2011)。

〔美〕布莱恩·提尔特:布莱恩·提尔特(Bryan Tilt)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副教授,博士论文为《中国四川农村地区的危机、污染与可持续性》(西雅图,2004)。研究领域包括环境人类学、农村发展、自然资源管理。主要论著为《中国怒江大坝:文化与生物多样的分水岭的脆弱性》(载于B.R.约翰斯顿、L.希瓦萨基、I.J.克拉弗、A.拉莫斯·卡斯蒂浴、V.斯特朗主编《水文、文化多样性及全球环境变迁:新兴趋势、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纽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利工程,2012)、《中国农村努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观:环境价值观和公民社会》(纽约,2010)、《大型水坝的社会影响评估:国际案例对比研究及对最佳实践的意义》(与Y.A.布劳恩、何大明合著,《环境管理杂志》第90期,增刊第3期,2009)。

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