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的制定与颁布经历了为期15年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对于这一过程,政府官方、劳动部门某些干部、国内劳工问题专家以及西方学者都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回应或解读,然而这些观点都低估了立法过程中的随意性和变动性。本文尽量摆脱过分关注官僚机构这种思路的束缚,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那些非制度性的因素,运用“多源流模式”的理论视角来考察《劳动法》的立法过程,并解析出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三个主要的过程流。文章旨在梳理《劳动法》的立法过程,并为在市场转型的大背景下了解劳工政策和劳动关系变革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岳经纶: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珠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和教育部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内外多家学术刊物的编委和顾问;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和公共管理学科“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从事社会政策、社会治理、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四次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担任多个中央及地方党政机构的决策咨询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