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组成的空前巨大的社会变迁,在近30年的时间里集中发生在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这使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代、不同教育水平、不同收入水平和收入来源的人群,对涉及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在认识上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差异,给这些问题的解决增加了难度。准确把握这些差异,理解影响人们的相关社会认知、感受和态度形成的因素,是全面把握与和谐稳定相关的社会心态和舆情的需要。本文基于前文描述的与社会和谐稳定相关的主要社会认知、态度和感受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寻找这些认知、态度和感受的影响因素。
<<
李培林: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村落的终结》(专著)、《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专著)、《和谐社会十讲》(专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专著)、《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合著)、《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合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合著)、《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合著)、《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主编)、《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主编)等。
陈光金:
张翼:社会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长期关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国社会阶层流动、中国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就业与制度变迁等;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新华文摘》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承担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各级政府的研究项目。
李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