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权益的保障,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想状态,中国的老年人保障正在由德治、孝治向法治、孝治、德治相结合转变。我国政府在建设年龄友好型社会、增加老年人社会优待方面做出诸多努力,并取得了好的效果。但是,伴随老年人拥有的财富增多、代际交换趋利性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增加等,老年人受到权益侵害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同时,老年人的权益保障状况、维权意识和维权方式存在较大差别,农村、高龄、丧偶/离婚、健康状况差、低受教育水平老年人是权益贫困的高发群体。也有一些权益侵害具有人群特点,如城市老年人被盗和被抢劫比例高于农村,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比例更高等,同样值得关注。虽然老年人的权利满足感较高,但实际的权利保护意识不强,维权方式较为单一,请求司法帮助的比例极小。
<<
刘妮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华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互助养老与老龄服务。在《人口研究》《人口与经济》《经济学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10篇,在核心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1部(第二作者)。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发改委社会发展重大政策、形势研究课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个课题项目,主持第61批博士后面上一等资助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