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微博元年,中国社会在很多方面都因为微博的广泛使用而发生变化。本文试图回答,微博的发展变化如何,微博构建了怎样的想象的微共同体,微民有着怎样的体验与幻象,微民作为游荡者的吟唱有着怎样的意义,描述了微博社会资本建构的公共精神,分析了媒介事件发展过程的变化,探讨了微世界中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消融,提出后慈善公益时代的到来。
<<
师曾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主编,国际红十字学院人道动员与传播中心主任,苏州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曾在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多个大学访学。研究领域包括跨媒介叙事、媒介与社会变迁、AI与生命传播等。曾出版《新媒介赋权:国家与社会协同演进》《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生命传播:自我·赋权·智慧》等著作。主张交流对话中隐喻着的话语世界是基于自我生命底色上的显现与隐匿,强调关系本位和主体再造,关切跨媒介叙事对社会心理以及社会结构所产生的不可逆转的影响,重视社会组织在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探索传播学研究在城市社区改革与乡村善治振兴所扮演的角色,呼吁多元主体通过交流对话实现理解与合作,提出新媒介赋权、生命传播、生命叙事、算法游戏、认知加速等观点,强调“在共感中共情,在共鸣中共活”以构建良善生活和抵达人类生命一体化的思想主张。曾获评《南方人物周刊》2014年度公益人物、2021年新华公益善举推广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