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研究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5年脱贫7000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CPAD全方位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档案、减贫政策演进、贫困成因与减贫努力、国内外减贫理论与实践、专家观点与建议、减贫数据图表,为学术提供理论指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减贫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人的信任与面子

  • 报告作者:
  • 所属图书:理解中国社会
  • 图书作者:张海东
  • 出版时间:2019年07月
  • 所属丛书:
  • 报告字数:19490字报告页数:21页 报告大小:

文章摘要

社会角色的构建和社会联系的发生都要基于一个标准, 那就是与对方的相互信任, 这种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建立, 不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 也发生在企业、 政府和国家之间。 但是, 有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是,当今中国社会, 信任危机已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 弥漫在不同人群、 不同行业、 不同组织的内部, 不同程度/ 性质的信任危机会使政府和市场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陷入互不相信的防备状态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 对国人而言, 信任制度的构建更多地缘自生活交流, 中国人的信任建立机制是在日常交往的情境中形成的, 并不能用简单个体的信任或社会的信任来进行解释。 在这个社会信任机制的建立过程中, 不可忽视的是国人对 “面子” 的重视。 面子交往心理成了社会联系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 面子在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象征便是其人际背后的关系,但是面子与关系并不是同样的概念, 面子这一中国本土化概念对于中国社会信任的解释来说是独一无二的。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