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注的是城市非正规就业,分析了这一制度安排对“农民工”群体客观生存状态和主观动机态度的影响。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农民工”就业的非正规特征,研究了非正规就业的本质。其次,本文分析了“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影响。最后,本文从“农民工”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农民工”所持有的以身份为基础的市场逻辑,并指出“农民工”的市场逻辑是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和居民地位分化背景下公民实践的主观认知基础。
<<
徐法寅:(1982- ),山东聊城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调查与方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先后从山东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美国肯塔基大学社会学系获得社会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