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民普遍贫困,为生存而努力,仅极度贫困人口可获得救济式扶贫。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农村减贫之路,可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1978~2012年,中国主要实施农村开发式扶贫,不断提高贫困标准,增加投入,创新扶贫方式,在高速经济增长、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国际合作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持续大规模减贫。2013~2020年,为了一举消除绝对贫困,中国创造性地实行精准扶贫,开展脱贫攻坚战,大规模增加投入,派遣人员下乡扶贫,如期实现所有贫困县、贫困村和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中国农村减贫成就包括消除绝对贫困、加快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以及增强贫困地区社会治理能力五个方面。改革开放42年间,中国使7亿多农民摆脱贫困,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减贫,破解减贫“最后一公里”难题,相继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减贫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全球减贫奇迹,为全球减贫和提高人类发展指数做出了中国贡献,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通过国际合作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力量。报告从六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全面脱贫的经验,总的来说就是立足国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共享发展战略,始终将农村减贫置于重要地位,选择综合性减贫道路。中国减贫经验中的很多要素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普遍借鉴意义,解决减贫“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方法也有参考价值。报告最后对下一阶段解决相对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战略转型以及加强减贫国际合作进行了简要的展望。
<<
魏后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农林经济管理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课程主讲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镇化、农业农村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等。200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被评为二级研究员,获“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2012年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入选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吴国宝:
檀学文: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贫困与福祉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从事贫困与福祉、农民工与城镇化等问题研究。代表作为《不稳定城市化》(专著)、《霄坑是怎样炼成的》(专著)、《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实践深化研究》(论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