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旅游业正在蓬勃兴起,这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的体现,对拉动内需、发展地方经济有着重要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甚至管理体制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最近就有媒体报道,由于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一些遗产地的管理者忽视了遗产地不可替代的、无法估量的价值,而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和历史错误。对此,武夷...
2002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3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与中国政府在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展开更密切的合作。我们希望这次会议,鼓舞我们大家去迎接在保护和发展中国的世界遗产地工作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将人类珍贵的文化遗存、自然遗存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具有特殊和普遍价值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最高确认,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如何把它们保护好,并传给子孙后代,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截至2000年底,已有122个国家的690处自然文化遗存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现在拥有登记...
旅游是以文化为灵魂的,中华文化是中国成为世界旅游大国的基石。黄山黄山市的旅游,起步于文化。黄山市是因为黄山得名,为发展旅游而立市。黄山本身就是以自然历史遗产与文化历史遗产两顶桂冠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
进入21世纪,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保护好生态环境和世界遗产资源,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选择,也是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点和切入点。云南省委、省政府从云南实际出发,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社会经济三大发展战略中,把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建设置于极为重要...
我很荣幸被邀请就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公约问题做大会发言。正如我的同事何贝尔博士刚才所讲的那样,我们很高兴来参加这个重要的会议,而且我们确信这次会议的议题恰到好处地符合中国和世界各地世界遗产地管理的现实情况。在此,我要对会议的组织者,特别是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能组织这样的国际研讨会表示感谢。
2014年,河南省参与的“大运河”和“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项目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唯一一个“双申遗”的省份,河南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展示了自己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开放和交流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应加强研究,积极推进开发利用,以彰显线性文化遗产的综合效益,促进河南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九寨沟坚持“保护促发展,发展促保护”的“保护型发展”模式,摸索出一套社区管理的有效办法,在自然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有效地处理好与当地社区的关系,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遗产精品旅游区的建设与发展。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