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公益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公益开始走向民间公益时代。这一时期,真正代表民间诉求和呼声的公益组织及微公益不断兴起和蓬勃发展,政府做公益及官方或半官方慈善机构的公益相对弱化。真正体现公益内涵但此前中国公益领域极其匮乏的公益特性——民间性与个体性不再稀缺,公益开始逐渐回归本性,政府行政色彩进一步被弱化。与此同时,组织化公益在公益领域所占据...
本书对改革开放以来公益力量参与中国乡村发展的关键历程、方法论、成效及挑战进行了回顾。同时,本书汇编了不同时期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十五个公益行动典型案例,以呈现公益组织如何找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对接点,如何在公益行动过程中与基层政府形成密切的互动互补互塑关系,在发挥公益优势的同时弥补政府工作的不足。
本文通过对国内公益报道和公益媒体的观察,梳理出2014年中国公益报道和公益媒体的主要特征和趋势。一是传统媒体的公益报道版面迅速缩减;二是新媒体中的公益报道阵地明显从微博转向微信公共账号,自媒体传播者数量井喷,走向公益传播的多元探索道路;三是基于公益众筹目的的行业品牌意识不断提升,自我公益传播出现品牌化趋势。总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日益颠覆性地改变公益传播结构,...
这部分将一步步掀开“公益参与”潜力瓶的盖子,呈现公益参与将个人带入社会公共空间后所发生的种种变化,看一下它能否带来我们所一直追寻的公民特质。
2015年,我参加中国灾后社区重建学习网络,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分享自己的生命历程,书写自己的公益之路。此次书写,除了与自己对话,也希望借此来不断追问和探询究竟是何种力量让自己献身并扎根于中国公益这块贫瘠而脆弱的土壤。这一年,正值我工作的低谷,迷茫而不知所措,有过考虑离开工作十年的机构,也想着离开公益行业,但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不断提醒,离开之后是否心安?
社会化公益发育过程中的一系列规律将在此得到展示,这可以看成是大量的社会事实精心凝练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到,由社会本身来做公益,将呈现出怎样的一番机制、怎样的一番公益效果,又与政府主导的公益有怎样的不同。
2014年夏天,通过互联网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也进入了中国,成就了一场中国的公益嘉年华。当然,和其他国家一样,这次活动在广受欢迎的同时,也有些质疑的声音。但无论如何,通过冰桶挑战,公众才知道了一直被社会忽视的那群罕见病患者群体,让“罕见”得以被“看见”,这样的创新、快乐公益,也给中国公益带来了强烈的思想冲击。同时,借助中国的互联网,也让以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
中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政府、企业和非营利部门实施了越来越多的项目。随之引发的问题是,这些项目的绩效到底如何?如何对项目进行评估?以往,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投资建设项目的评估。然而,近年来,随着非营利部门的崛起与政府公共服务意识的增强,社会公益项目的评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书首先对公益项目评估的目的、评估的主体、评估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