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中部老工业基地     检索到  8785  条相关信息

中部工业基地城市众多,曾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工业基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国家振兴东北工业基地取得明显成效的宏观背景下,中部工业基地的振兴也理应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基于此,本课题就振兴中部工业基地的重点方向和对策进行研究。

作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出版时间:2007年01月

2003年10月,中央正式下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作为振兴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黑龙江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工业基地振兴作为发展的中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转变增长方式,国民经济呈现出高增长、高效益、平稳、健康的发展势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各项社...

作者:胡乃岩 李成龙 出版时间:2006年11月

“十一五”以来,洛阳市工业经济持续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其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转变的基本经验在于:通过推动创新、挖掘传统产业潜力、引导新旧产业对接、提高加工制造水平等,推进产业发展向创新驱动、高附加值、高端化以及服务增值转型。但洛阳工业转型升级中一些关键制约因素也在日益强化,因此,在总结洛阳的实践经验带给河南工业发展的启示的...

作者:宋歌 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实现东北工业基地振兴的根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005年,东北三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城镇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推进法制和...

作者:金泗 出版时间:2006年11月

在响应中央“振兴东北”的决策下,东北地区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学者们都在纷纷献计献策推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然而所有经济发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之上的,重建东北工业基地更是如此。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东北工业基地经济发展与社会基础的一体化,北工业基地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基础的错位,北工业基地经济体制改革及其社会基础的定位,建工业基地社会基础的基本路径和基...

作者:刘少杰 出版时间:2004年01月

东北地区等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吉林省经济和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工业基地改造取得一定成效,今后仍有一些重大战略问题需要解决。对吉林工业基地改造的进程、效果、趋势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赵玉琳 出版时间:2006年11月

本文以东北的次中心的工业基地城市为对象,以其在调整改造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发展目标为双重导向,以产业体系发展、国企改制、城市功能提升、节能减排、民生事业发展、对外开放为主要内容,以实现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设新型工业化城市为目标,在一个较广的视角范围内,选择不同的典型城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提出加大区域经济合作和培育新发展轴的政策建议。

作者:王劲松 出版时间:2011年09月

本文以吉林省为例,采用产业空间集聚指数、行业集中指数,定量评价工业基地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格局。应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制造业地理集聚格局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吉林省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有所提高,空间极化格局显著,中部地区集聚明显,长春制造业呈现向西南扩散趋势;制造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集中指数下降,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比重相对提高;市...

作者:李林山 马延吉 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