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值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非合作论坛建设18年之际,由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主办,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国务院参事室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中非智库论坛第七届会议以“改革开放和中非关系”为主题,深入探讨了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与中非关系发展、中非自主探索发展道路的经验与启示、中非智库媒体合作等问题。380多位中非参会人员深入交流与互动,为继续推...
近年来,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猛;但“快速”与“健康”是两个概念。新时期中非关系出现的问题,有不少是因为非洲政治变革及其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造成的。
中非交往已有3000年的历史。郑和七次下“西洋”,推动了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促进了中非文化交流,也使我国造船和航海事业达到了顶峰。郑和访非加深了中非友谊,将源远流长的中非关系推至一个新的高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中非矿业合作日趋活跃,其基础在于双方资源的互补性、有利的政策环境,以及不断增强的经济活力。中非国家之间业已开展铬铁矿、铜矿、石油等资源的开发与合作。缘于中非双方合作的内外因素,中非矿业合作将呈现渐进式发展态势,并产生互利双赢效应。
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大陆经济增长势头强劲,非洲国家首脑发表了《马普托宣言》,致力于促进农业发展。笔者认为,非洲崛起并非空穴来风,但非洲发展确实存在挑战。虽然中国对非洲农业的援助不断增加,但较之其他领域仍显微不足道。发展非洲农业的重担仍应落在非洲人民自己的肩上。同时,应当慎重考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大国在非洲农业发展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这一作用应符合非洲大陆以...
非洲大陆在2000-2010年的十年中表现出了惊人的增长率;然而,近年来,增长率一直在减速,这主要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作为“非洲崛起”叙述的一部分,非洲大陆在2003年通过了《马普托宣言》,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生产力通过增加资金和政策优先权,然而,存在着巨大的挑战,阻碍了农业转型的进程。
中非农业合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农业合作成为中非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双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限制了合作项目的效益与中非农业合作的深入发展,需要引起企业与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非洲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流入农业部门。这为未来双边进一步开展新型农业合作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在建院十周年之际发布这三本新书,既包括刘院长对过去30多年学术生涯与经历的回顾和感悟,也包括研究院对高校智库建设研究的经验总结,还包括建院十年来发展历程和研究情况回顾,相信这三本新书的出版不但能够为推进我国对非智库建设提供借鉴与思考,也将有利于加深中非文明互建,带动人文交流和认知的不断深化。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