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习惯法变革     检索到  8238  条相关信息

北方胡族内徙汉化的过程中,少数民族习惯法向中原制定法的转变是其汉化的重要部分。不同民族之间由于内徙时间、汉化程度、风俗习惯各有不同,因此其习惯法的转变各有特点。各民族政权汉化程度及内徙时间长短是影响习惯法演变的重要因素。此外,中原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少数民族习惯法变革产生了影响。

作者:李圳 出版时间:2018年07月

本文分析了习惯法在广西达腊彝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首先概述了达腊习惯法的内容,包括生产习惯法、村寨习惯法、家庭习惯法、婚姻习惯法等;其次阐述了达腊习惯法的特征,即民主性、民族性、地域性、稳定性、具体性、神威性等;最后归纳了达腊习惯法的作用,包括政治、经济、婚姻三个方面。

作者:甘品元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南芒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分为坝区的水田稻作农业和山区的刀耕火种农业两种典型方式。20世纪50年代后,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发生转变。特别是以刀耕火种为代表的山区农业方式的转变最为明显,这种转变对生态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笔者将梳理作为一种传统地方知识的刀耕火种农业的运作机制和其蕴含的生态知识,展现传统时期人对自然的认知与适应情况。

作者:耿言虎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本章分析“村改居”社区与乡村相比的各种空间变革,以及这些变革给基层治理带来的挑战。从空间上来说,研究对象所处的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在传统村庄印象和民居形象上有着极大的差异。但是在“村改居”社区建设中,现代的建设技术的进步和城市规划的统一原则消除了这些差异,规则的几何图形、绿地花园的景观设计、立体化的居住单元成为所有“村改居”社区的统一样式。村庄中原有的空间中...

作者:吴莹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本章选择国家和农民个人相结合的角度,强调农民和国家的交互关系,注重 “上下结合”的政治互动过程,用描述方法和分析方法,以对中国大陆乡镇长选举的广阔背景有一个整体性的阐述。

作者:杨龙芳 出版时间:2003年02月

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吉林省经济发展虽然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但质量不优、效率不高、动力不强的问题还很突出,制约吉林省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实践看,吉林省推动“三大变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着科技支撑不强,金融支持不够,人才较为短缺,营商环境不优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三大变革”是一场涉及吉林省发展方...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党校课题组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文化产业的变革与突破。首先,介绍了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块短板。接下来,回顾了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最后,分析了文化产业进一步变革与突破的方向。

作者:施惟达 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确定了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方针和目标。围绕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各项国家政策和文件密集出台,教育公共政策继续调整改善,以促进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质量。与此同时,学前教育、高考制度、学术环境等问题仍在积累发酵,易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凸显了加快体制机制...

作者:杨东平 出版时间:2011年03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