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50年代起已在进行,但长期多限于探讨农业部门的内部生产结构。1978年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发展,非农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开始改变农村中长期存在的农业占绝对优势,非农产业比重很小的不合理状态。农村经济活跃了,农民生活也明显改善了。在此期间,我国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对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和讨论,也日益广泛和深入。这里仅就一些主要问题的讨论作...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转型 全力打造洛阳产业的升级版”。“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整”这个话题应该说是老话题。20世纪90年代,我记得在制定“九五”规划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历次的党代会、人代会,以及中央各种决策和部署的大会上多次做了安排,特别是近年来...
为更好地探讨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度模型测算河南省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耦合度,分析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1998~2015年两大结构的耦合度呈现“倒U”形变化,耦合类型不断优化,由低水平耦合逐步向协调型过渡;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
本文介绍了传统的产业结构优化变动理论和现代产业结构优化变动理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特征。其次分析了农村就业结构及与产值结构间的偏差。最后,本文对农村产业结构变化进行评价。
本文对2009年东北三省农村第一产业和粮食产业居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东北地区农村全部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农村从业人员和农民收入的产业分布及来源结构进行了实证考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东北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比较优势和即期劣势,并依据加快农村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提出了东北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建议。
本报告首先总结了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进展,然后基于1999~2014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数据,从理论和实证探讨了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人口流动、森林旅游的积极效应,并对四川省实际情况做了深入分析。为进一步巩固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效果,强化政策的收入性、结构性和增效性经济效应,本报告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下一步...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