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过程。城市化的程度与农村流动人口和城市的融合程度、融合领域、融合层次紧密相关。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欧美国家而言是内源的、渐进的,对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是被动的、激进的。改革开放后,以“离土不离乡”为模式的乡镇企业展示了既无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又无人员的整体性重组的独特的乡村工业化道路,...
90份村情表显示,90个样本村总人口173330人,其中成年男性56754人、成年女性53464人、未成年男性33027人、未成年女性30085人;村均成年人1224.64人、未成年人701.24人;共含43330个农户,村均481.44户,最多的村628户,最少的354户;性别分类和百分比四分位数值见表2-1和图2-1至图2-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口的流动成为新趋势、新常态。老年人口的流动是人口流动社会效应微观方面的不可忽视的内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老年人口的流动也变得日益活跃,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动趋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认识这些新特点和新变化,对于我们制定人口以及社会政策,特别是对于制定和完善老年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政策...
进入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是推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流动不仅对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意义,对其自身而言,职业流动还是他们利用市场提供的机会和资源、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创造家庭财富的重要途径。
本文剖析了户籍制度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和影响。首先,本文简述了户籍制度形成的历史,分析了户籍制度的目的、运行和价值。其次,本文集中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的改革过程。再次,本文说明了户籍制度改革对于农民工群体长期存在的影响,强调了户籍制度改革中户口地位的价值。最后,本文关注到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的控制,解释了流动人口的常态化现象。
本章首先介绍了人口流动与家庭关系之间的联系,然后介绍了人口流动的相关理论。
主体功能区划人口政策中合理分布的“理”包括“协调”、“同步”、“定向”三方面内容。在目前的发展水平下,包括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人口综合承载力更多地由其中的经济因素(尤其是与就业有关的)决定。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匹配需要相关制度支持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