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1929年4月迈克·哈纳(Michael Harner)出生于美国华盛顿。他先后在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及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大学任教、从事人类学研究;70年代末,他辞去了大学教授一职,成立了新萨满研究中心。哈纳在研究、保存、复兴传统萨满文化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更主要的是他对西方新萨满教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为背...
本文批判西方中心论,提出跨文化交流需重构文化认知,通过“和合文化”与包容性实践实现文化自觉,并分析文化转型的三大趋势(解构、生活政治、个体化)。
1995年6~7月间,在首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费孝通、李亦园、乔健、金光亿等海内外著名人类学家,为切实推进我国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建设,进一步拓展海内外人类学家以及我国老中青人类学家之间的交流、对话与合作,在学术界“开风气、育人才”,提出了继续举办第二届高级研讨班的希望。1997年1月5~12日,“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在国家教委有关部门...
人类学家萨林斯(Sahlins)认为,旅游是“与经济动态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对应物”。显然,这种观点是富有洞见的。很难想象,没有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和稳定,旅游之花会绚丽斑斓。
人类学家对地震、干旱、泥石流、洪水、飓风、龙卷风、石油泄漏、火灾、流行病、战争、恐怖主义等自然和人为灾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构建了灾害人类学的理论。本文对地震、干旱和泥石流灾害的人类学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述评,分析了这些灾种与人类学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人类学灾害研究的特点和意义。
关于中国的民族志调查译者按这篇文章是俄国著名人类学家史禄国的晚期作品于其去世后第三年年发表在民俗研究杂志上该文主要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论述了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漫长历史以及复杂文明的国度如何展开民族志研究与此同时史氏指出了当时费孝通葛学溥等人类学家以村庄作为研究单位来理解中国所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在译者看来世纪年代以来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
人类学素来关注社会变迁中的现实问题。人类学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适合介入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人类学家是致力于社会变迁课题的最佳人选。本章的研究缘起于广州大学城建设这一重要事件,选取大学城城区保留村之一的北亭村作为个案,致力于通过对该村深入的社会调查和文化分析,为广州大学城建设所衍生的保留村文化变化和适应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途径。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