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十一五”期间中国的低碳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洁净煤燃烧与发电技术、工业部门提高能效、建筑部门提高能效、风能利用、太阳能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六个领域,体现了中国在技术选择中以清洁能源技术和终端能源利用技术为发展重点,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做好技术储备的战略选择。“十一五”期间中国低碳技术应用的特点是:(1)市场规模大;(2)发展速度快;(3)...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多元功能既使低碳农业不同于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循环农业,又使低碳农业的大力推广具有可行性。四川是我国较早接受低碳概念并探索碳汇交易的省份,具有发展低碳农业的巨大潜力,也具备发展低碳农业的基础和条件。如何抓住机遇,根据能源和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合省情和发展阶段的应对能源、环境、气候挑战的低碳农业发展路径与发展模式...
“十一五”节能目标是通过将20%约束性指标逐级分解到地方政府而实现的。在此期间,地方政府在低碳发展意识的确立、节能机构的建设、节能压力传递机制的建立、资源配置低碳导向的形成、低碳发展中的地方政府创新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压力以及“十一五”后期经济刺激计划的激励,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建设方面仍存在大量支持高耗能项目、有违低碳发展的...
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为我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构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与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统筹融合的格局,农业科研、产业发展的主体都在开展积极的尝试,努力探索农业农村低碳发展路径。本文通过实践案例剖析,介绍了我国固碳减排技术模式综合应用推广示范的进展。
“十一五”期间,中国初步建立了以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节约能源和增加碳汇为目标的低碳发展政策体系。价格、金融、财税等政策工具配合政府投资得以积极应用。“十一五”期间低碳政策的节能减碳效果显著,其中行政手段实现减碳4.73亿tCO2,激励手段实现减碳7.77亿tCO2,市场手段实现减碳0.15亿tCO2。节能领域初步形成以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全...
本研究基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测算并分析了2000~2014年该地区由能源消费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碳排放在考察期间整体呈现出稳定增长趋势,且年均近70%的碳排放源于煤炭消耗。然后基于近似关系和脱钩关系两个分析层面,揭示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结论表明,西部地区碳排放、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经济增长与碳...
节能目标责任制、合同能源管理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制度是“十一五”期间中国低碳发展制度创新中的三个典型代表。节能目标责任制通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制约,强化了节能压力的传递,保障了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促进了地方政策创新。 政府以合同能源管理为载体,以财政补贴为手段,主动发挥创设市场的作用。这种新的机制可以缓解中小企业在节能方面的融资困难,同时促进节能技术的转化和节...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