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公众理解科学     检索到  41391  条相关信息

自21世纪初以来,我国的社会建设正在经历一场从“社会管理”模式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社会公众逐渐成长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我国近年来在公共行政领域进行的公众参与实践,从理论、制度和实践情况来看仍存在困境,主要表现为:一是在有些情况下公众对社会治理的参与只限于宏观、空洞的规定;二是在某些领域中公众对社会治理的参与比较表面化、形式化;三是存在社会治理公众参与...

作者:杨新元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事件”推动公众参与。首先,介绍了事情的经过。其次,阐述了圆明园湖底防渗事件的标志意义。

作者:赵永新 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理解中国的三农问题,首先应坚持三个全面观,即对中国三农问题的理解应该从三个全面的角度或观点出发。第一,对三农问题的三个方面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全面理解。三农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需要我们全面加以理解的整体。三农问题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

作者:顾海良 出版时间:2005年10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陕西社会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在市场化、城市化的推动下,传统社会价值、现代社会价值乃至后现代社会价值相互碰撞融合,文化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那么,这一状态是否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出现了价值观上的断裂,抑或是更加理性与成熟。陕西公众文化价值观的现实状态到底怎样?本报告将从社会道德、政治取向、工作伦理和生活...

作者: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本质上,公众生态意识的养成是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公众自觉的生态行为的必要条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实践之中,在融入过程中虽然政府实施相应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及法律手段都很重要,然而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唤起全社会的生态自觉意识。加强公民生态意识教育,进一步提升广大社会公众生态行为自觉性,本质上就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李世书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

本文主要是关于社会治理与公众参与权的基础理论研究,明确了社会治理、公众参与及公众参与权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首先,社会治理是“治理”理论在“社会”这一系统中的运用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管控的理念和模式。从“管理”走向“治理”是社会建设理念和模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随着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提出,公众参与成为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一般意义上的公众参与应从跨学科融合的角...

作者:杨新元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本篇首先介绍了公众安全感的概念,并对影响因素分析,然后对公众安全感指标体系建立及客观因素、主观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提高公众安全感的对策与建议。

作者:梁乃文 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2014年,从中央到地方对传统文化的宣传高度重视,加深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调查结果表明,公众认为,当前宣传/倡导“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意义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华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多数公众对当前弘扬传统文化表示满意,主要体现在“弘扬中国精神”方面。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举措中,“加强国学教育/宣传”...

作者: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