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在“第三部门”亟待发展的中国,如何扶持和培育中小型民间公益组织已经成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初期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要促进民间公益组织的茁壮成长,最需要的是创造有利于公益组织成长的环境或支持性体系。因此,在公益产业链中,支持型组织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立公益支持性体系的过程中,支持型组织NPI进行了积极探索,发展出公益组织孵化器、公益创投和公益广交会等创新项目...
中国扶贫基金会自2000年开始,就将推动公益行业的发展作为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支持和参与业内活动。2008~2015年,在中国的公益事业和中国公益组织飞快发展的形势下,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其他公益组织,策划、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公益事业和公益行业的发展。
本书对改革开放以来公益力量参与中国乡村发展的关键历程、方法论、成效及挑战进行了回顾。同时,本书汇编了不同时期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十五个公益行动典型案例,以呈现公益组织如何找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对接点,如何在公益行动过程中与基层政府形成密切的互动互补互塑关系,在发挥公益优势的同时弥补政府工作的不足。
这部分将一步步掀开“公益参与”潜力瓶的盖子,呈现公益参与将个人带入社会公共空间后所发生的种种变化,看一下它能否带来我们所一直追寻的公民特质。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就已开始了NGO能力建设的实践。90年代中后期,NGO能力建设成为热门,这主要是受到四个方面因素的推动:其一,伴随着公益创投(venture philanthropy)兴起,对与其相应的社会企业的能力建设提出了要求;其二,基金会开始加强对资助项目的评估,非营利组织的能力不足问题逐渐暴露;其三,非营利领域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
社会化公益发育过程中的一系列规律将在此得到展示,这可以看成是大量的社会事实精心凝练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到,由社会本身来做公益,将呈现出怎样的一番机制、怎样的一番公益效果,又与政府主导的公益有怎样的不同。
2015年,我参加中国灾后社区重建学习网络,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分享自己的生命历程,书写自己的公益之路。此次书写,除了与自己对话,也希望借此来不断追问和探询究竟是何种力量让自己献身并扎根于中国公益这块贫瘠而脆弱的土壤。这一年,正值我工作的低谷,迷茫而不知所措,有过考虑离开工作十年的机构,也想着离开公益行业,但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不断提醒,离开之后是否心安?
本文通过对国内公益报道和公益媒体的观察,梳理出2014年中国公益报道和公益媒体的主要特征和趋势。一是传统媒体的公益报道版面迅速缩减;二是新媒体中的公益报道阵地明显从微博转向微信公共账号,自媒体传播者数量井喷,走向公益传播的多元探索道路;三是基于公益众筹目的的行业品牌意识不断提升,自我公益传播出现品牌化趋势。总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日益颠覆性地改变公益传播结构,...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