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大陆公益事业由于政治、经济及思想等方面的原因,处于衰熄与停滞的状态,公益被普遍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伪善之举,被当做封建毒素大批特批,遭到极度的否定。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大陆公益事业重新萌芽,逐渐涌现了一批官方及半官方的公益组织。373354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
本文通过对国内公益报道和公益媒体的观察,梳理出2014年中国公益报道和公益媒体的主要特征和趋势。一是传统媒体的公益报道版面迅速缩减;二是新媒体中的公益报道阵地明显从微博转向微信公共账号,自媒体传播者数量井喷,走向公益传播的多元探索道路;三是基于公益众筹目的的行业品牌意识不断提升,自我公益传播出现品牌化趋势。总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日益颠覆性地改变公益传播结构,...
改革开放时代,市场势力冲击了此前的公益模式,逐步建立起全新的公益模式。该模式以市场为基础,承认私有制和市场的正当性,承认基于市场的初次分配的正当性,正视初次分配不平等并主张用温和的方式缓解不平等,肯定出于自愿的再分配(公益事业),政府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公益事业,社会通过道德和舆论激励公益行为。
本书对改革开放以来公益力量参与中国乡村发展的关键历程、方法论、成效及挑战进行了回顾。同时,本书汇编了不同时期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十五个公益行动典型案例,以呈现公益组织如何找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对接点,如何在公益行动过程中与基层政府形成密切的互动互补互塑关系,在发挥公益优势的同时弥补政府工作的不足。
这部分将一步步掀开“公益参与”潜力瓶的盖子,呈现公益参与将个人带入社会公共空间后所发生的种种变化,看一下它能否带来我们所一直追寻的公民特质。
借助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来研究社会横向纽带的发育,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场所。其难得之处在于,大灾大难面前,同样受灾的人们之间变得更加亲密了;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也由于一幕幕前来帮助的景象,而变得亲密了。
关于中国的性别平等状况,粗略说来存在两种认识。作为日常生活话题,包括许多专家学者在内的不少人并不认为这是个问题,有的人甚至仅仅依据诸如“妻管严”等生活体验来判断中国男女平等的程度,这些感性的议论和调侃常常使人们忘记男女平等的真正含义,甚至导致社会公众对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误判(谭琳、蒋永萍,2006)。在学术界,具有性别视角的部分学者则始终关注我国的性别平等...
社会化公益发育过程中的一系列规律将在此得到展示,这可以看成是大量的社会事实精心凝练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到,由社会本身来做公益,将呈现出怎样的一番机制、怎样的一番公益效果,又与政府主导的公益有怎样的不同。
资源分类
检索历史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