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农业剩余     检索到  27462  条相关信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次探讨,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本文首先从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农业基础地位相关论述的阐释出发,考察农业基础地位认识的变迁,梳理理论界对农业和工业关系的不同观点,研究有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各方争鸣,最后概括和提炼其中的基本结论和演进特征,并对农业基础地位思想的演进做进一步的展望。

作者:蒋永穆 王瑞 豆小磊 邓有根 刘润秋 卢洋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在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和国内制度变革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农业占GDP的比重下降速度将由以往的“急进式”下降转变为“温和式”下降。从农牧关系看,2020年前后中国农业在产值上将进入农牧基本平衡阶段,“以牧为主”的区域农牧生产格局将最先在经济发展水平的“中间地带”出现。●粮食生产呈现向主产区集中趋势,区域供需不平衡的现象日趋突出。东北地区作为“国之粮仓”的...

农业伦理学以伦理学为基础,包括实质伦理问题和程序伦理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农业的模型、科技在农业中应用的伦理学以及 与农业相关的食品伦理学问题。

作者:邱仁宗 出版时间:2018年04月

农业是最古老、最基础的产业,是历来人们赖以解决温饱的基础。不发达地区的主体是农村,其实质上是农业的落后,或者主要表现为农业的落后。

作者:陈文晖 出版时间:2006年03月

据村民反映,保根他拉嘎查早在清末民初就有农业开垦史。但从自然条件来看,保根他拉嘎查适合农业种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土层较厚、土质丰腴的北部;而南部、东南部沙化严重,不适合农业生产。农业虽然不是保根他拉嘎查的传统经济和支柱性产业,但粮食和蔬菜是村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农作物是村民食物的主要来源。

作者:出版时间:2012年09月

本研究首先对甘肃省农业生产的现状、特征、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其次定量评价了甘肃省14个市(州)主要农作物生产的比较优势,并通过构建甘肃省种植业Cobb-Douglas生产函数,分析了农业产出与各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最后给出了建立农业自然资源保障体系、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和建立完整高效的“大农业”产业体系...

作者:何剑 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本章论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供给侧的变化。宏观环境出现短缺经济向剩余经济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型;农业生产出现雨养农业向灌溉农业转型,种植业主导向养殖业主导转型,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型,捕捞渔业向养殖渔业转型;粮食生产出现空间集中度提高和平均规模扩大趋势。主要问题是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替代要素的成本份额下降而被替代要素的成...

作者:李周 张海鹏 孙若梅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意味着京郊农业将进一步参与农业国际化,将面临农业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究竟应该如何打理京郊农业

作者:陈孟平 出版时间:2002年0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