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农村手工业     检索到  32787  条相关信息

文化扶贫对于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扶贫的目的在于推动贫困地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扬,为贫困群众提供精神层面的支持,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增强贫困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青神竹编作为文化产业,其扶贫成效为传统手工业扶贫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开创了文化扶贫的新路径,丰富了文化扶贫思想的内涵。

作者:郑玉莲 付宗平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本书以贡嘎县杰德秀居委会为调研对象,反映了西藏自治区的有关情况。该报告主要对杰德秀居委会的基本村情、基层组织、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族与宗教、社会事业进行了介绍。通过杰德秀居委会这样一个代表性案例,作者既分析了它在发展中的成绩、经验,又指出其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农业自然条件差、抗风险能力低、农业科技知识匮乏、科技服务能力不强、垃圾处置尚未规划等,从而力图...

作者:孙继琼 出版时间:2010年12月
来源:自治区发改委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西藏自治区 “十三五”时期 民族手工业 发展规划
来源:发布时间:2025-07-11
关键字:
所属图书:清末民初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研究(1897~1927)出版时间:2005年05月

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50年代起已在进行,但长期多限于探讨农业部门的内部生产结构。1978年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发展,非农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开始改变农村中长期存在的农业占绝对优势,非农产业比重很小的不合理状态。农村经济活跃了,农民生活也明显改善了。在此期间,我国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对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和讨论,也日益广泛和深入。这里仅就一些主要问题的讨论作...

作者:徐祖珈 出版时间:1993年06月

旧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区域性移民,但其性质,多为生计所逼,带有“生存型”移民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基本上处于呆滞状态。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始的。从1978年后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使一部分农业劳动者从土地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开始向农村的工业、商业、服务业及城市转移。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

作者:丁宝玲 张军 出版时间:1993年06月

本文主要介绍了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杰德秀居委会的公共产品需求与供给情况。具体展开时,则从一般公共产品概念入手,然后分析西藏农村公共产品的特色内涵与外延,最后重点论述了杰德秀居委会提供公共产品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作者:出版时间:2010年12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