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农民理性     检索到  39597  条相关信息

本章主要从微观层面讨论在社会变革中,农民行为的特征,另外研究关于闲暇性质的核心假定,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已经成为一种能为农民带来正效用的正常商品,并提供经验证据对此进行说明。

作者:吴伟伟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从国家自主性切入,沿着财政与GDP脉络观察了资源在国家与社会间流动的大致特征,提出并论证了“强汲取—高发展”现象的存在。这是转型时期中国国家形态在政治经济关系上表现出的最大特点:依靠强盛的国家能力来干预资源分配,使经济保持高速发展。

作者:许瑶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本文围绕提炼出来的“生活理性”相关知识进行理论溯源,进一步阐释李村老人如何在“生活理性”原则指导下进行日常生活实践的生产和再生产,他们如何运用情感性实践、礼仪性实践、经济理性实践等策略来维持自己日常生活实践并塑造积极能干的勤者型、自我奉献的宿命型、独立自主型的身份建构的过程。

作者:仇凤仙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生活在越来越广阔的层面上发生了深刻转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人们的选择方式正在由传统的感性选择向理性选择转变。然而,当我们说感性选择向理性选择转变时,仅仅说明人们的选择行为发生了一种新的变化,并非说人们的选择行为实现了彻底转变。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感性选择,与理性选择产生了十分复杂的关系。如何认识两种选择...

作者:刘少杰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本文从经济理性视角分析李村老人自我生存保障的经济实践,从老年人生存保障、经济资源的自我保障实践、自我生存保障实践三方面解析了农村老人在老年生存保障体系变迁背景下,在面对老无所养的现实生活中,采取了较为积极的理性实践为自己建构相应的经济保障。农村老人通过积极参加劳动,继续耕种土地,与子代理性切割等日常生活实践来维持自己晚年的生存。

作者:仇凤仙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从前文的描述和分析中可以看出,水库移民创业既表现出受各种结构性要素影响的一面,也表现出具有主体选择性的另一面。对三种典型创业方式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水库移民创业过程中结构约束和理性选择是怎样互动的。同时借助对移民身份建构与运作过程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在结构约束下,移民在创业过程中理性获取创业资源的行动策略。基于此,可以梳理出水库移民创业的逻辑,理...

作者:王沛沛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本文从家庭代际关系维度解析李村老人情感性实践,对家庭日常生活场域中的代际关系、家庭结构、日常生活实践进行呈现,从代际理性、代际缓和、亲情牵挂三方面阐述李村老人情感实践的逻辑。情感性实践依然是李村老人日常生活的重点——他们在面对子代的日常实践中有冲突也有亲情,故而这些实践看似互相矛盾,但是隐藏其后的是“生活理性”的指导原则。

作者:仇凤仙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小额信贷模式在中国的试点是基本成功的,大面积的行政推广是失败的,项目的持续发展是严峻的。在这种情况下,理性思考小额信贷在中国的模式选择,比较各模式的适应性,提出各模式的运行框架,促进小额信贷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作者:杨顺成 出版时间:2005年05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