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情感实践     检索到  31641  条相关信息

归附的机制应该如何安排呢?归附不是慈善组织向政府的简单投靠,或曰依附。归附要维持双重状态间的平衡,即体制身份和自由状态。否则,归附者便会沦为政府的附庸,快速失去活力,变得死气沉沉。为了维持这一平衡状态,归附需要多种机制相互配合。那么,这些机制有哪些呢?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以东莞市麻涌镇的购买服务为例,来讨论这个问题。

作者: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关键词:

本文从家庭代际关系维度解析李村老人情感性实践,对家庭日常生活场域中的代际关系、家庭结构、日常生活实践进行呈现,从代际理性、代际缓和、亲情牵挂三方面阐述李村老人情感实践的逻辑。情感实践依然是李村老人日常生活的重点——他们在面对子代的日常实践中有冲突也有亲情,故而这些实践看似互相矛盾,但是隐藏其后的是“生活理性”的指导原则。

作者:仇凤仙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来源:《全球教育展望》发布时间:2024-09-25
关键字:“情感-交往”型课堂;情感教育;新人文主义;教育变革
来源:《电影艺术》发布时间:2024-09-25
关键字:扶贫电影;戏曲传统;英模传记片;歌颂型喜剧;情感力量

成化以来,明代“灾害型社会”基本形成,江南等地社会经济生活商品化增强,统治危机与传统社会危机不断加深。是时,以丘濬、徐光启等为代表的一批有着强烈经世情怀的士大夫,以明中后期经济社会新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救时为目的,以重新阐释儒家“治道”与“治法”为途径,深刻检讨传统儒家治国思想与明初以来国是得失,主张改良政治,旨在化解社会危机。这些救时之举是明中后期社会变...

作者:赵玉田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本文借鉴了意识形态襁褓的说法,主要介绍了号营村的民俗文化教育对人的教化作用,力图反映村落社区文化襁褓的存在和作用。首先,从家庭、家族和村落三个层面呈现文化襁褓为人们提供的公共知识。其次,从花灯、地戏两个方面展现了集体性公共活动对村民的民俗文化教育。再次,从侯氏宗祠、人口文化墙和孝文化公园三方面介绍了号营村的公众文化空间,呈现出公众空间与民俗教育的文化关联。最...

作者:张定贵 陈发政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来源:《理论探讨》发布时间:2024-09-25
关键字: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农民经济互助;组织纽带

当代中国人际关系变迁常常被置于现代化理论范式中来进行解释,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际关系模式发生了从情感性关系到工具性关系的转变。事实上,我国的文化传统里并不存在所谓纯粹的情感性关系,我们拥有的也只是一种包融情感、理性、义务等多种成分的、未分化的混合型关系,因此,社会转型以来的人际关系变迁并非一个从重情感到讲理性的单线进化过程,而是一个情感和理性同时都得到凸...

作者:张波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