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繁體版

您好,欢迎来到减贫数据库!

  •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资讯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排序: 相关度| 出版时间| 更新时间 检索词:农耕文化     检索到  39002  条相关信息

陕西作为中国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绵延四千年的农耕史,两千余年的水利灌溉史,形成南北兼跨、耕作与游牧并存的生产方式,积淀下丰富的农书,悠久的古村落、村镇,多姿的民间文艺、民俗节庆。丰赡的农耕文化遗迹与遗产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的底蕴,也是现代中国、现代陕西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将发挥重建乡村文明的重大作用。

作者:刘宁 出版时间:2023年03月

本书借鉴古代先哲关于理想社会“人的幸福”和“社会和谐”论述,参照欧美对传统农耕社会改造的经验,分析中国近代以来农耕文明从鼎盛到衰落,以及历次“社会改造”得失,从社会价值重塑、社会治理转型以及文化理念再造等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社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本书论及的 “改造中国农耕社会”,不仅要在物质层面创造一个繁荣的社会,更要建设一个摆脱现代社会“幸福悖论”、在未...

作者:潘晓成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来源:丹江口市政府网站发布时间:2021-10-07
关键字:丹江口市 农耕民俗文化 打卡游玩

工业化生产、生活方式取代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这场变革不仅是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也是制度和社会文化层面的“社会改造”运动。在现代社会提高“人的质量”,就是要努力改造人类自身,以适应于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需要。后进国家在确立“社会改造”的目标愿景时,不仅包括改造“物质世界”,还应包括改造人的“精神世界”。

作者:潘晓成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本文将采用一个不同的视角,对前面的章节进行补充。它特别从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来讨论规模扩大的问题:一是农耕如何变成“农业”或“农业部门”的一部分;二是资本主义农业市场的扩大以及供需的源泉,如何有赖于商品关系与劳动分工的拓展和深化所带来的社会范围的扩大。

来源:西部文明播报发布时间:2021-10-04
关键字:武乡县 乡村振兴 文化特产

南芒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分为坝区的水田稻作农业和山区的刀耕火种农业两种典型方式。20世纪50年代后,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发生转变。特别是以刀耕火种为代表的山区农业方式的转变最为明显,这种转变对生态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笔者将梳理作为一种传统地方知识的刀耕火种农业的运作机制和其蕴含的生态知识,展现传统时期人对自然的认知与适应情况。

作者:耿言虎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土布文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随着新消费时尚的兴起,土布行业开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土布文化产业开始成为农村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河北威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布文化资源,其土布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传承弘扬农耕文化、发展河北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本文从对河北威县土布文化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出发,针对土布文化产品生产经营的产...

作者:宋东升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序号 标题 作者 出版时间 阅读/下载
首页上页123456...下页尾页  跳转到第